网上科普有关“海底火山爆发科学小实验原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海底火山爆发科学小实验原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海底火山爆发科学小实验原理,详细介绍如下:
一、“海底火山爆发”原理:
1、本次试验的重点在于使用了泡腾片,当泡腾片与水接触后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即二氧化碳,气泡最终会上浮到油面以上,排放到空气中。
2、这些气泡在上浮时会携带着许多小水滴一起上浮,当气泡排放到空气中后,没有了气泡的小水滴会降落到瓶子底部。?
二、实验步骤:
1、准备材料50ml50℃热水、80ml食用油可适当增减、直身瓶、托盘、色素、泡腾片、小磁铁、铁丝扎带、3M胶等材料。
2、先在约50ml50℃的热水中滴入2滴色素,并搅拌均匀,再在水面上倒80ml食用油,将泡腾片用3M胶粘在小磁铁上,泡腾片要大于半粒。然后将其轻轻投入瓶中,就能看到“海底火山喷发”的现象了。
3、一次实验结束后,将铁丝扎带末端弯个小圈,用其将小磁铁吸出。可以在小磁铁上重新粘上泡腾片,多次重复实验。
三、实验意义:
1、为进一步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树立科学理念,培育科学精神,推动社会化科技教育课程走进学校,鼓励青少年走进科普教育基地,组织科技教育活动走进家庭。
2、科学探究的核心内容就是科学实验,好的科学实验能使学生体验科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的坚持性、责任心、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对科学的强烈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
空气是否有质量小实验
天宫课堂三个实验并解释原理如下:
一、毛细效应实验
在地面上,当我们把一根细的玻璃管插入水中,玻璃管里面的液面就会上升。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规律:玻璃管越细,液面上升得越高,这也是人们称呼这种现象叫“毛细现象”的原因。
从本质上看,这其实是毛细管内水的表面张力和水的自身重力平衡的结果。毛细现象有很多应用,比如钢笔就是利用毛细原理为笔尖提供油墨的。
在太空中,由于感受不到重力的作用,只有表面张力的作用,表面张力就可以一直拉着水在玻璃管内运动,无论管子粗细,水都能慢慢充满整个管子,只是细的管子充满的速度较快而已。
二、水球变“懒”实验
在空间站上,如果把一团水挤在空中,还是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在空中就可以形成一个大水球,为了固定水球,可以把它放在一个带圆圈的支架上。但这种大水球是不稳定的,刘洋老师用大注射器吹一下,水球就晃动不停。
但当把一颗大钢球放入水球中,水球就很快停止下来了,这是什么原理呢?其实,这个原理在生活中也很常见,当我们端一碗水的时候,水会晃动的挺厉害,但当我们把一张纸放入水中,水的液面就不容易晃动了。
无论是空间站上的水球,还是地面上碗中的水,都是由于加入了其他固体产生了额外的“阻尼作用”,能量容易耗散,就能更快稳定下来。
三、太空趣味饮水
你知道在地面上如果用细长的管子喝水,管子最多能多高吗?有外国朋友曾经做过这个实验,使出吃奶的劲,结果只能勉强吸到4米的高度。
理论上,即便用机器吸,水在管子中上升的高度也只能达到10米,这是由于大气压只能支撑10米高的水柱,这个道理初中物理上就讲过啦,这里就不多说了。在太空中,刘洋老师用2米长的吸管,非常轻松就能喝到水,也是由于在太空感受不到重力,水不会产生压强的原因。
四、会掉头的扳手
这个实验非常神奇,当陈冬老师让一个扳手旋转起来后,扳手会不停地翻跟头。这是苏联航天员贾尼别科夫在空间站中偶然发现的,所以也叫贾尼别科夫效应,研究发现这个现象与扳手的旋转方式和它质量的分布有关系。这个现象在地面不太容易看到,但是在太空中这就是小菜一碟。
实话讲,这种现象其实不大容易科普,这是因为要用到大学物理中的“转动惯量“和“角动量”的概念。简单来讲,扳手沿着不同的轴旋转的时候,转动惯量是不同的。
科学实验表明,只有扳手沿着最大转动惯量和最小转动惯量的轴旋转的时候,才是稳定的状态,沿着其他轴运动都是不稳定的,会发生不稳定的翻跟头现象。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系统的角动量还是守恒的,无论扳手如何翻转,其角动量是不变的。
有。有实验可以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三种实验举例:
1、一个气球充气,相同的另一个不充气,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就知道空气有重量了,充气的那边重。?
2、用橡皮筋绑住气球,让气球垂直向下,然后用直尺测量出橡皮筋的长度;再向气球注入空气,同样用橡此筋绑住后垂直向下,测量长度,后一种做法测量出橡皮筋的长度比前一种长,说明空气有质量。
3、在两个塑料瓶中打足空气,盖上瓶盖,放在天平两端,使天平平衡。将其中一个瓶的盖子打开,则这个瓶中的空气减少,天平就会不平衡,证明空气也有质量。?
以上三种实验都可以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与空气有关的小科普:
空气它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气奥),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组合而成。其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的体积分数约为0.934%,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4%(2017年最新数据)。
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的体积分数约为0.002%。空气的成分不是固定的,随着高度的改变、气压的改变,空气的组成比例也会改变。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直到后来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关于“海底火山爆发科学小实验原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知识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some.net/cshi/202501-710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知识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海底火山爆发科学小实验原理》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知识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海底火山爆发科学小实验原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海底火山爆发科学小实验原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