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科学考察船海洋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都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科学考察船海洋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都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调查的主要内容有海面与高空气象、海洋水深与地貌、地球磁场、海流与潮汐、海水物理性质与海底矿物资源(石油、天然气、矿藏等)、海水的化学成分、生物资源(水产品等)、海底地震等。其中极地考察和大洋调查等活动,为世界各国科学家所瞩目。
海洋调查方法之海洋调查对象(3)
海洋动力环境
海洋生物学(marine biology)是研究海洋中生命现象、过程 及其规律的科学,是海洋科学的一个主要学科,也是生海洋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主要包括海洋有机体的功能,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三个方面的内容。
它是研究海洋中生命有机体的起源,分布,形态和结构,进化与演替的特征和生物生命过程的活动规律;探索海洋生物之间和生物与其所处的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科学。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海洋生物学主要研究海洋里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生物的分类和分布、发育和生长、生理、生化和遗传,特别是海洋生态。
其目的是阐明生命的本质,海洋生物的特点和习性,及其与海洋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海洋中发生的各种生物学现象及其变化规律,进而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服务。
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刊行的中国《黄帝内经》中,已有用墨鱼和鲍治病的记录。公元前一世纪前成书的《尔雅》,不但记载有海洋动物,而且还有海洋藻类。公元初古罗马普利尼乌斯的《自然历史志》,记录了170多种海洋生物。
三、以研究对象来划分
以研究对象来命名调查的分类法是海洋界最常用的方法,至今为止,不下千个调查都是以此为标准。以下仅举几例说明。
(一)深海钻探计划
美国拉蒙特地质研究所,1964年发起的四国“深海钻探计划”和后来1985年多国“大洋钻探计划”。由于其他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特别是人工地震技术的发展,除对洋底表层现象外,还对洋底以下较深部分的情况也有了越来越深入的了解。这就导致了完全起源于海洋地质的板块构造假说,于20世纪60年代异军突起,很快就统治了几乎所有的地质界。重力测量业已证实地球内部的密度分布与岩石圈的增生和消亡有关,磁力异常更是板块构造赖以立说的支柱。地震工作证实了洋壳由扩张中心向 两侧随着年龄增加而变厚;地热测量同样证实了地热流从扩张中心向两侧变小。
(二)大洋多金属结核调查
多金属结核是分布在水深3000~6000m海底表层的一种矿产资源。它以储量丰富和富含铜、钴、镍、锰、铁等元素而著称。全世界储量约为3*10^12 t,太平洋占一半以上,尤以中太平洋北部最多。按目前每年的使用量来看,仅太平洋锰储量就够人类使用3万年。美、苏、日、德等国通过太平洋锰资源的勘查,获得了相应开采权。1983年5月,我国的“向阳红16号”开始中太平洋多金属结核调查,1985~1986年由中太平洋迅速扩展到东太平洋一带,用先进技术勘探出数万平方千米的富矿区,即夏威夷东南C-C区7.5万平方千米的多金属结核勘探开发区,从而开创了我国多金属结核和海底热液矿产的调查和开采的新纪元。
(三)南极及南大洋调查
人类早期的南极探险活动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末叶。其根本目的除了寻找未知的南方大陆外,更重要的是为其国家宣布对新发现“疆域”的领土拥有权提供依据。至1959年国际上提出建立《南极条约》体系前,先后有阿根廷、澳大利亚、智利、法国、挪威、英国、新西兰等7个国家宣布对南极大陆的部分领土拥有所有权;其他国家,如美国和俄罗斯等国政府也都宣布保留提出领土要求的权利。
1957/58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IGY)将人类 探索 南极的300年 历史 分成了南极探险与南极科学考察两个主要的 历史 时代。科学考察活动使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度科学问题研究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才有计划地介入南极及南大洋调查和研究,主要目的:研究东南极冰盖的气候环境记录与全球变化关系;南极地区气候异常和冰区异常过程观测及其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南极磷虾资源调查和综合开发利用;南大洋关键水团及其输运过程;南印度洋海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通量计算;极区高空大气观测及其对太阳活动的响应等。
(四)北冰洋观测
针对近30年来北极海洋与海冰的变异,研究北极海水结构,海洋环流变化和水体交换过程,海冰结构、厚度和范围的变化及其气候效应,入海径流水体的输运和扩散对海冰、海水稳定度及气候过程的重要作用,指示性化学和生物过程对海洋和海冰变异的响应,北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揭示北冰洋的冰-海-气关键变异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
(五)近海海洋调查
全球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离岸100km以内,我国40%人口居住在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全球鱼类资源的70%,其生命史中栖息地一部分是在近岸或河口;近海占海洋总面积的8%,总体积的0.5%,但是却提供了90%的海洋捕捞生物量;生产几乎所有的海洋油气;为75%~90%河流输出物质(泥沙、营养盐、污染物等)的归属地。因此,近海海洋调查,是防灾减灾、保障海上交通安全、海洋工程和海岸工程建设、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等方面必不可少的行为。
1.海岸带调查
海岸带系指沿海潮间带(海涂)及其两侧一定范围的陆地和浅海的海陆过渡地带,是一种在地理意义和 社会 意义独具特征的区域。在潮下带,有岩壁、丘陵、山地、沙丘、滨海沼泽、退海平原等。由此可见,它是地球上四大自然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汇聚交接的地带。
海岸带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生物资源(鱼、虾、贝、藻及其他野生植物)、化学染料资源(石油、天然气、煤等)、其他矿物资源(砂、砾石、金刚石等)、化学资源(海水、盐、稀有元素等)、动力资源(潮汐能、波浪能等)及 旅游 资源等。此外,还有大量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土地、空间。因此成为人口密集、人类 社会 活动频繁的地区。
在美国,海岸带调查属于沿岸科学。美国的沿岸科学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为源起阶段,研究是由个别科学家依照兴趣单独进行的;50年代中期进入基础研究的第二阶段,初步形成了沿岸科学体系;60年代中期进入第三阶段,为集中从事海岸带调查的阶段,政府机构、各大学和私人企业均积极从事海岸带调查,为资源利用提供相关条件。60年代后期进入海岸带开发和管理的第四阶段。
我国大体经历了与美国相同的过程,只是起步时间较晚罢了。自1980年开始的历时7年的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胜利结束,标志着我国对海岸带开发利用进入一个新的 历史 时期。调查内容有:自然环境要素、资源状况和 社会 经济条件,具体专业有水文、气象、地质、地貌、海洋生物、海水化学、环境保护、植被、林业、土壤、土地利用、 社会 经济等。资源状况包括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盐和盐化工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能源,以及港口 旅游 资源等。
2.海岛调查
海岛是海陆兼备的重要海上疆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殊功能区位,对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自198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中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以来,已于1991年年底完成了海岛调查的海上和陆上的外业调查,实地调查大潮高潮之上面积在500m以上的海岛4000个左右,在水文、气象、地质、地貌、海水化学、海洋生物、林业植被、土地利用、环境质量和 社会 经济等十多个学科的外业调查中获得了丰硕成果。2013年,国家海洋局再次开展2810个海岛的调查工作,并择机开展三沙其他海岛的调查工作。
关于“科学考察船海洋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都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知识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some.net/cshi/202501-521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知识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科学考察船海洋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都有哪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知识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科学考察船海洋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都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科学考察船海洋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都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