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跪求中国通史纪录片的观后感1500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跪求中国通史纪录片的观后感1500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正史尤其是通史,大多为官方记录,很多时候史实被埋没,成为事件的罗列,毫无情趣可言。令人欣喜的是,近日,央视**频道播出的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选取了以三国两晋南北朝为主体作为前7集的故事,从诸葛亮治蜀到隋炀帝亡国。这段介于汉、唐两朝“大治”之间的“大乱”,堪称中国中古史上最丰富也最波折的一段,头绪多、典故多、传奇多。看了试播的前7集,完全改变了我内心对于“正史”的偏见,或者说,终于满足了我内心对于“正史”的需求。正史,可以很有趣;正史,可以很动情;正史,让我们感悟现实。
史学在本质上是一种方法论,对于大众来说,其真正价值不在故事本身,而在铺陈线索。《中国通史》中,背景、事件、人物的彼此关系交待得非常清楚,这就为专家访谈、民风采集、史料呈现、3D动画造景之间的穿越提供了强大的逻辑支撑。
最明显的如《北魏孝文帝改革》,从拓跋鲜卑的改革努力,到首次尝试失败,进而回溯为什么要入主中原,再忽而转到今日生活在苦寒之地的大郡一家。而后,由孝文帝与冯太后的亲民之举,带出春耕传统、大同附近保存至今的黄糕习俗、秦汉以来的籍田活动等。有了横纵大背景与个体人物事件交织的逻辑,“穿越”终于不再只是无厘头恶搞,而成为一种精彩的叙事手法。
逻辑线索的另一个好处,是提供给观众更多自修的可能性。看完《魏晋风度》,我第二天就去搜出了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看完《魏晋佛教》,忍不住查了查慧远和尚的《沙门不敬王者论》。这些史料,除非专业需要,很少有人会主动想起去研读。
人们过于偏爱野史,热衷颠覆,所以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嵇康的忠贞、僧侣们的执着,便因过于“正经”而显得“味道”不足。但其实,这才是历史真正可能抽离出的东西:品格正能量。历史并不能避免重蹈覆辙,却能在个人迷茫困惑的时候,告诉你一切皆有前例,怎样的选项可能预期怎样的结果。
前7集纪录片中,人物表现最丰满的当属梁武帝,他最出名的野史是动不动就闹着要出家。片中引用史料解释了他如何试图运用佛教去撬动一些观念,最终实现以儒治国的理念。而对于他晚年佞佛、酿成侯景之乱,也做了个人心理、情感上的观照。
《炀帝杨广》这一集,则将史学魅力施展得最为饱满。隋炀帝为香艳派野史的最爱,以奢靡、昏庸著称。片中,来自社科院、北京大学、人民大学、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的各路专家,围绕东都洛阳、大运河、征西域、讨高丽等事件,各自解读了炀帝的策略、心态,引导观众冷静、客观地去“理解”一个人,而不仅凭道听途说去盲目论断。
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历史。当我们太过戏谑地看待历史,也就丧失了对未来认知的能力。《中国通史》最出彩的地方在于:这是现代中国人运用现代技术结合史料与传统在表达自己的历史——表达的,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而是由民族性格生发出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情怀。
很多人难以想象,武侠游戏里的3D技术怎么能那么完美地运用在了纪录片中,当看到《中国通史》终于用正史“收编”了3D动画,尤为过瘾。特别是隋文帝杨坚再造统一的一集,军队、战船、天险、宫殿、城池,那么现代,又那么富有古典韵味。
《魏晋佛教》一集的技术运用同样精湛,在新技术营造的场面中,历史重新打开了他的面纱:沉睡了200年的佛经,停滞了17年的鸠摩罗什,无数为探寻真理踏上不归路的僧侣。时代的创伤、个体的屈辱,人为了理想究竟会有怎样的付出?
这不正是21世纪的今日中国,年轻人最困惑的话题吗?只需回头看看历史,看看之前发生过的事情,自然知道人应该怎么去做。
这,正是历史的价值:情动于心,鉴往知来。
采纳吧!!!
中国通史纪录片观后感
开头先描述一下纪录片的的主要内容,然后再写下自己的感受,并且在最后总结一下自己对纪录片的看法就好了。
观看完《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纪录片后,被整部片子的气势所震撼,虽然记录片看的不多,但此片绝对是让我感受大空前的震撼,堪比国家级的大阅兵场面。
观看完《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纪录片后,被整部片子的气势所震撼,虽然记录片看的不多,但此片绝对是让我感受大空前的震撼,堪比国家级的大阅兵场面。
可能最出乎意料的就是此片竟然录制了当时国家的七大常委,就可以反映出此片的影响力。已时间推进的方式,记录了从建国前到建国50周年的中国的变化,从一头沉睡的瞌睡龙到苏醒巨狮,从片子的镜头设计,后期的配乐,从头到尾显示出了中国,这一大国的宏伟。
镜头上:以历史的真实资料为主,串联历史的内容,加上大咖们的采访语录,使整部纪录片的内容很充实,没有一秒钟的浪费,其实《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部纪录片的本质就是让老百姓们认清历史,看到中国50年的变化。
这应该是现如今的纪录片里面最屌的采访语录,他采访了当时的国家七大常委作为被采访对象,来描述当时建国的情形,从被采访大咖们的话语设计,应该是国家级的水准。
后期:由于全部是历史的记录视频,其实后期的制作并没有什么高大上,但是配乐的选择上,加上历史的影像资料,使得整部片子给人超级震撼的感觉。
综上,《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是建国以来中国拍摄的最为震撼人心的纪录片,它真实地反映出中国这头雄狮的苏醒!
扩展资料;
历史;
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来到平山县(时称建屏县),确定工委驻地以西柏坡为中心。1948年5月,毛泽东等来到西柏坡,与中央工委会合。从此,西柏坡便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也成为中国革命战争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1949年1月6日至8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决定,在北平解放后,必须召开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以确定组建新中国的有关事项。经过充分准备,中国***于同年3月5日到13日,召开了新中国成立前最后一次中央全会。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是在中国革命转折的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事业,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绘制的蓝图是革命胜利后建设一个崭新的中国。
“中国命运定于此村”、“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诸如此类的题词和名言,凸显了西柏坡作为中国沧桑巨变见证者的特殊历史地位。
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历史。当我们太过戏谑地看待历史,也就丧失了对未来认知的能力。《中国通史》最出彩的地方在于:这是现代中国人运用现代技术结合史料与传统在表达自己的历史——表达的,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而是由民族性格生发出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情怀。
很多人难以想象,武侠游戏里的3D技术怎么能那么完美地运用在了纪录片中,当看到《中国通史》终于用正史“收编”了3D动画,尤为过瘾。特别是隋文帝杨坚再造统一的一集,军队、战船、天险、宫殿、城池,那么现代,又那么富有古典韵味。
前7集纪录片中,人物表现最丰满的当属梁武帝,他最出名的野史是动不动就闹着要出家。片中引用史料解释了他如何试图运用佛教去撬动一些观念,最终实现以儒治国的理念。而对于他晚年佞佛、酿成侯景之乱,也做了个人心理、情感上的观照。
《炀帝杨广》这一集,则将史学魅力施展得最为饱满。隋炀帝为香艳派野史的最爱,以奢靡、昏庸著称。
片中,来自社科院、北京大学、人民大学、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的各路专家,围绕东都洛阳、大运河、征西域、讨高丽等事件,各自解读了炀帝的策略、心态,引导观众冷静、客观地去“理解”一个人,而不仅凭道听途说去盲目论断。
关于“跪求中国通史纪录片的观后感1500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知识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some.net/cshi/202501-495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知识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跪求中国通史纪录片的观后感1500字》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知识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跪求中国通史纪录片的观后感1500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跪求中国通史纪录片的观后感1500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