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机械运动的知识点归纳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机械运动的知识点归纳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机械运动的知识点如下: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宇宙中的万物都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运动者。
2、分析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有变化则是运动的,无变化则是静止的。
3、物体做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4、物体通过的某段路程(s)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之比,叫做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即v=s/t。
5、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6、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初中物理知识点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如果说学习一定有捷径,那只能是勤奋,因为努力永远不会骗人。学习需要勤奋,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勤奋。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八年级 物理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 方法 :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km/h;关系:1m/s=3.6km/h;1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
公式: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
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初二年级上册期中物理知识点 总结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 面相 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 措施 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初二 物理 学习方法
一、兴趣和坚持
物理是很有趣的,伴随着有趣的演示实验和动手实验,一个个意想不到的现象吸引你走入深奥的物理世界,但更多时候,老师为了讲清某一物理规律或物理情景,考虑到知识的整体性和逻辑性,经常会进行大段讲解。这是理解较高层次的知识所必需的,也是物理的“理”性所在,因此课堂气氛可能不象小学时那样“热烈”,随着学习的深入,物理的简洁美、逻辑美、对称美、统一美等更高层次的魅力就会吸引你欲罢不能,对这一过程同学们应该有思想准备,同时自己要尽快养成这种严谨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学习是个苦差事,三分钟热度人人都有,难在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
二、理解和记忆
经常见到身边的某位同学考试时填空、计算题都对,就是选择题一错一连串,原因何在?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而这正是学习物理的首要任务、重中之重。什么才算是真正理解呢?理解的标准是对每个概念和规律都能回答出“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用”等问题,例如“浮力”的概念,我们要搞清楚“浮力是什么?”“浮力怎么样计算”“为什么物体会受浮力”“浮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等;对一些相近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记住和说出他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突出要素,抓住关键。而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才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三、主动和独立
身心处于积极主动状态的同学,能够在课前主动预习,发现自己学习的困难点,课堂上注意力集中,大脑要高速运转,对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要自己去考虑,主动发言,不要等老师去“灌输”。在学习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学会对知识进行梳理和重新整合,把杂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将它变成自己的东西。
一定要独立完成作业。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熟能生巧,这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四、观察和思考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善于观察和思考是物理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同学们要学会有目的的观察,就是在做实验之前,听清楚老师讲的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采用什么仪器,仪器如何放置,实验怎么做,观察什么现象。还要认真思考实验结论、过程中有哪些不完善之处,怎么解决或改进,实验误差来源于哪里如何减小误差等等。长此以往,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五、错题本(好题本)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到期末考试前,大部分之前学过的内容都忘了,再怎么翻课本也无济于事?每当卷子发下来,总是遗憾地感慨“这题我会啊,怎么考试时就这么马虎?”心理学研究发现,这些事情不是真的遗忘了,而是找不到从大脑中有效提取的路径和线索,这就需要我们建立错题本或者叫好题本,主要记录“易错题”、“难点题”、“典型题”、“好题”,定期或考前翻一翻,一定会大幅有效提升你的考试成绩。
仔细想想,你花了一个多小时去考试,又花了很多时间让老师改卷和听老师讲评,实际上真正对你的学习有意义的只是那丢掉的十分,明白了这一点,你还会轻视错题本吗?错(好)题本使你的复习极具针对性,是物理取得优异成绩的捷径。
学无定法,更具体地、更有效的学习方法需要同学们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别人的学习方法再好,也要通过自己去实践内化,才能变为自己的东西。方法对了,坚持就能成功。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大全
★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
★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 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 初二物理知识点汇总
★ 初二物理所有知识点汇总
★ 初二物理知识点大总结
★ 八年级物理课文知识点
★ 初二物理力的知识点总结
★ 八年级下册物理苏教版知识点
初中物理——八上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机械运动
测量部分:
1. 长度的测量及单位。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能估计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值)
时间的测量及单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机械运动部分: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利用速度的计算公式(v = s/t )求解实际问题 1m/s = 3.6km/h
第二章 声现象
9.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 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频率的单位-赫兹HZ,大小意义。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15.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地震发出次声波。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三章 物态变化
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8.体温计的特点及使用
19.物态变化:
(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喝冷饮时加冰)
(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冬天菜窖放几桶水)
(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夏天洒水,狗伸舌头)(水蒸气烫伤比开水严重)
(4)液化:气→液,放热(雪糕、开水的“白气”)
(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结冰的衣服变干)(干冰升华吸热降温)
(6)凝华:气→固,放热(霜、冰花、雾凇的形成)
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晶体:冰、碘、萘、金属和海波 (同种物质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非晶体:石蜡、松香、橡胶、玻璃、塑料和沥青
21.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
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22.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1)雾、露――――液化
(2)雪、霜――――凝华
23.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液化石油气)
第四章 光现象
2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 C = 3×108m/s。
25.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26.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7.光的反射分为 镜面反射 和 漫反射 两类 。
28.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像的是虚像。
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 凸面镜和凹面镜
29.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在光的折射现象中,
光路是可逆的。(另: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人看鱼 和 潜水员看鸟 的光路图。 海市蜃楼现象
30.光的色散: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牛顿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
3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3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33.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主要作用是热作用――红外线烤箱、电视遥控
(2)紫外线: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验钞、杀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3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5.平行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图: 通过透镜的三种特殊光线:
36.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1)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原理);像距大小:
(2)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原理);
(3)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原理)
另:当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可用来测焦距)
当u=f时无法成像。
37.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38.老年人戴的老花镜是凸透镜,近视眼患者戴的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眼镜和眼镜(近、远视眼的校正) 眼镜度数=100×焦度 =100/f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39.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40.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物态和位置而改变。
41.密度的计算公式:ρ= m/v (常见物质的密度的大小关系)
42.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体积,用公式 ρ= m/v 计算出该物体的密度。
实验——天平的使用方法
43.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体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即热胀冷缩。(水在4℃时密度最大,水在 0℃—4℃ 是热缩冷胀,湖面水冰封 水底鱼儿游)
44.密度与物质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空心问题)
关于“机械运动的知识点归纳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知识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some.net/cshi/202501-324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知识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机械运动的知识点归纳是什么-》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知识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机械运动的知识点归纳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机械运动的知识点归纳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