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对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提出的问题”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对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提出的问题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在中国迄今最高“讲台”天宫一号上,三名航天员20日向地面的千万名师生演示讲解了牛顿第二定律等基础物理原理。
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太空举行科普活动,让高端神秘的航天工程走近普通民众。33岁的女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讲。
10时许,课程开始。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报告厅,两名担任地面课堂教师的中学物理老师先播放了一段航天员太空生活的短片。
之后地面课堂与太空讲台连线。王亚平演示了太空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实验。
在演示用牛顿第二定律原理测量质量时,她让“助教”聂海胜固定在仪器上,启动机械臂拉他向舱壁运动,仪器测出机械臂的力量和聂海胜的加速度,计算出他的体重为74公斤。另一名航天员张晓光担任摄像。
地面课堂里,330余名中小学生目不转睛看着大屏幕,还不时回答地面和太空老师的提问,而全国有8万多所中学的6000余万名师生通过电视直播收看。
王亚平身着蓝色航天服,笑容和蔼,口齿清晰,手势和身体语言生动。在水的张力实验中,她利用一个金属圈形成水膜,并摇晃金属圈让一滴水跑出来。她还做了一个漂亮的红色水球。这些神奇现象引起孩子们的惊叹和掌声。
航天员还回答了学生们现场提出的关于太空用水、太空垃圾、失重对身体的影响等问题。
近11时,课程结束,航天员向孩子们挥手道别并寄语。王亚平说:“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地面课堂响起持久掌声,不少学生还激动地站起来向航天员挥手。
北京101中学高一学生骆江原说,这些内容以前都学过,但只能靠想象,“这节课让我对物理更感兴趣,会直接影响我以后的专业选择。”
初三辍学的19岁农村女孩卢慧慧在她打工的美容美体会所断续收看了太空授课。“失重环境下的现象特别有意思,但说实在的,液体表面张力、单摆运动等原理我根本听不懂。”她说。
她说,看完直播,她最大的想法是,晚上回家上网搜索自学一些太空知识。
尊师重教是中国古已有之的传统,而这次将讲台搬到太空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春莉认为,过去航天只是科学家和航天员参与的高端科学活动,而如今广大学生和普通民众从航天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这堂公开课,将激发更多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热情。而中国的航天事业也日益从一个高端的科学工程,发展成一个全民参与的活动。”张春莉说
关于“对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提出的问题”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知识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some.net/cshi/202501-1334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知识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对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提出的问题深纺织股票》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知识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对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提出的问题”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对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提出的问题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